|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专题报道 庭审直播 执行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预决算公开

 

拜泉法院“回眸似水流年 展望法治梦想”征文作品之五

  发布时间:2014-02-12 09:37:18


当科技为司法添翼

民三庭  韩巍

2034年的清晨,阳光铺满房间,闹钟响起,又是一个工作日。

准点抵达办公室,点开桌面上的“日程安排提醒系统”,看来是相对轻松的一天。

    档案锁定活动区域 送达不再大海捞针

新来的审判助理手捧案卷材料,略带愁容的对我说,原告虽提供了被告的具体地址,但被告已经不在那儿居住了。联系了可能知道其下落的人,还是一筹莫展。我笑着拍拍她的肩膀:“我刚踏入法院时,送达工作确实存在种种困难,尤其遇到这种情况更是束手无策。但现在建立健全了司法送达查询系统,这些难题已经迎刃而解”。说着我点开了内部司法系统,通过了在职法官的身份验证。这个系统囊括了全国各社区、村委会、街道办的常驻及外来人口登记档案,各相关负责单位对本地区进行的实名登记管理,已经让这个时代的居住信息几近完备和透明。并且这些信息及时跟踪和更新,只要输入送达相对人的身份信息,就能轻易排查出其最近活动的区域。

很快,系统的排查就有了答案。我与助理决定驱车前往被告最近生活的社区,走前我们还向该社区的法律协助专员发送了通知。

    协助审判责任崇高  为司法开辟绿色通道

刚一下车,就看见该社区的法律协助专员小李已经等在那里。在这个时代,各行各业的司法协助觉悟普遍提高,在其本职业务外,都尽量为审判工作营造更多的方便。

说明来意后,小李调出了被送达人的每次出入其居住小区的打卡时间,并称因为早出晚归比较规律,所以他猜测其应是在附近区域的店铺打工。所以在我们到达这里之前,就已经把调查档案的范围延伸到附近店面的员工登记档案,十分顺利的就锁定了其现在工作的地方,并要陪同我们一起过去。

得到如此竭力而周到的帮助,我只能不断的说着谢谢。并不禁在心里感叹,法治社会的概念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上,更已层层渗透到人们思想和价值观的点滴里。

    一个窗口财产统筹  执行不再无的放矢

执行局的老朋友通过法院信息专用通道给我发送了近期一个执行案件的详细材料。原来是我之前审结的借款合同纠纷案已经立案执行。据我了解,案件中被告所涉的财产庞杂混乱,不禁为老朋友能否顺利执行担心起来。于是急忙回复她,是不是又要开始一个长期的财产调查和采取相应措施的过程?那边老朋友却不慌不忙的打趣到,看来你很久不关注执行工作的近况了。告诉你个好消息,司法执行系统已经建立了一个财产备案登记平台。任何主体的财产,凡是需要登记造册的,无论是银行存款、土地房产还是车籍公示,都要到这个执行系统备案,并且及时更新财产尽快,如抵押登记、让与、或者查封、冻结等等情况。这样一来,执行时就不必跑完房产跑地税、跑完车管所跑银行了。各个相关单位和银行,将个人财产经过统筹过后,开辟专项窗口积极配合和统一服务于执行工作,为申请人“量身做嫁衣”。我忍不住赞叹愈来愈完备和人性化的司法实践体系,但同时又有了疑问,这样会不会造成对相对人财产隐私的保护不力?

顺着我的疑问,朋友又解释到,这个不用担心。早在平台建立前,相关部门就已经制订了严格的财产执行备案查询的报批审核程序。只有当确有必要并由负责人经过层层申报后,符合条件的才会获得批准。当然,为当事人财产保密的责任更是无需重申。

连曾经最让人感到头疼的执行难都已经发展到如此水平,我更深切明白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涵义。科技不仅是生产力,对我们法律人而言,更是审判力、执行力。

法律在确立和保障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同时,科技更在立法、执法、尤其是司法领域创造出不可估量的便捷度和影响力。以科技促法治定会逐步成为各国的发展趋势。让科技为审判事业增羽添翼,来共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后记:这是一篇寥寥数字的短文,却承载我和很多个和我一样的法律人,对在司法实践难题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的憧憬。虽然或许思路局限、或许可行性有待商榷、或许未来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但是这份法律人的期待是真是存在的。我们期待科技的进步带动法治的进步;期待法治的进步带动社会的真正进步;期待民众不断提高重法尚法的思想觉悟;期待有切实可操作的措施来应对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一位刑法学者说,只有当一个民族的法律人成为最受尊重的人群时,这个民族才是进步、向上的民族。中国的发展理念中,早已把法律放到的至上崇高的位置,那么,为有着悠久积淀的法律插上科技翅膀的如虎添翼的日子,必定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王杨    

文章出处:拜泉法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