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专题报道 庭审直播 执行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预决算公开

 

中国法制史律典简编百科——禹刑

  发布时间:2014-11-27 10:24:30


 

禹  刑

 

一、关于《禹刑》的由来

《禹刑》仅见于《左传》昭公六年。晋国的叔向在抨击郑国子产铸刑书时提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禹刑》作为社会上出现乱政亦即矛盾、冲突的产物,它既不是成就于一时的成文法典,也并非由夏禹个人所制定,而是在夏商两代的长期发展中,出于调整社会关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不断扩充的。其基本内容是以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法律性质的习惯法为主。至于以禹刑为名,实际上不过是"夏刑的代称而已。 《禹刑》是随着社会需要的不断发展变化,逐步修订、扩充而成的。

一般认为,禹刑是夏朝法律的名称,是后人为纪念夏的 先祖禹而命名的 ,是后人追述的。所谓乱政实际上是指奴隶暴动和反抗斗争,奴隶主阶级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而制定的。这种乱政在禹时是不大可能出现的。

二、《禹刑》的性质、内容

一般认为,《禹刑》的性质相当于现代的刑法典;《禹刑》的具体内容已经无法考订。但文献中又有零星的记载。

《左传》昭公十四年记载昏、墨、贼、杀。这是晋国叔向在答复韩宣子有关邢侯与雍子争田一案处理情况时,所征引的法律条文。

语出:《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请从之。

叔向认为,晋国《刑书》中昏、墨、贼、杀的规定最早是皋陶所至,后来夏代的法律沿袭。据叔向解释,:自己做个坏事而窃取他人的美名;:贪得无厌、败坏官纪;贼:肆无忌惮地杀人,这三种罪都要处以死刑。

禹刑的具体内容已经无从考证,汉代以后的典籍说夏朝的刑条很多,东汉郑玄说: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已经有了五刑

责任编辑:侯玉忠 王杨    

文章出处:来源于网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