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专题报道 庭审直播 执行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预决算公开

 

中国法制史律典简编百科——铸刑书

  发布时间:2014-11-27 10:28:09


 

铸 刑 书

 

公元前536年3月(阴历),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三月,郑人铸刑书

中国夏商与西周的法,是一种完全依附于礼的法。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个争论不止的话题。晋国的叔向却写信给子产说: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叔向是反对把法律明文公布出来,反对把法律从礼教中独立出来,他认为,人们一旦知道了刑书的条文,就不会再看重道德,遵守礼仪,而是会去征于书,去钻法律条文中的空子。而且刑书一旦公布,人们就可以知道官员审判案件时是否合理合法,这样,社会舆论就会对官员产生一股强大的监督力。这些严重侵害贵族利益的新事物,在叔向眼中都是不可容忍的。他所代表的是那些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奴隶主贵族进行判断的时候,往往会标榜自己是遵从的原则,自己是以礼治国,依礼治国。在他看来,从内容上看是因为子产的刑书完全背离了""的制度。

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对后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侯玉忠 王杨    

文章出处:来源于网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