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专题报道 庭审直播 执行信息公开 党建工作 预决算公开

 

周法官与王医生

  发布时间:2015-05-29 10:35:54


 

王医生和周法官是高中同学。他们本来是同桌,即便高一下半学期开始按成绩排座位,他们也依然是同桌,可是到了高二分文理后,周法官选了只能勉强凑出三个班的文科,王医生则考进了理科重点,用现在流行的说法,一对好基友被活活拆散了。

高考结束后,王医生顺利考入重点医科大学本硕连读,而周法官则勉强过二本线,在有限的范围内随便选了一个省内二流院校的三流专业攻读法学,毕业后经过一番折腾,辗转进了国内一流大学法学院读研究生。

王医生2008年开始在老家一家三甲医院正式行医,听说在实习的时候就留下了“王一刀”的美名,周法官直到2014年被任命为一个基层法院的助理审判员,听说随着司改的深入,是否变成审判员助理也未可知。

有好几年,周法官和王医生很少联系,只是在春节放假同学聚会的时候把酒言欢,互相倾诉一番,长久以来,在周法官心底里总觉得在王医生面前略显自卑。直到周法官从事了一份在外人看来很光鲜很有尊荣感的职业,他才觉得可以经常和王医生聊聊天。

王医生说医院有很多护士长的很漂亮;周法官说法院有很多女法官(包括法警、书记员)端庄大气.

王医生说他第一次从手术台下来的时候,反胃的一天都没有吃饭;周法官说他第一次走上审判席的时候,前一夜几乎没有成眠。

王医生说有时候病人和家属都不听解释,不理智,花很多钱去救一条救不活的命;周法官说有时候当事人会提一些匪夷所思的诉讼请求,好心劝告却会带来误解。

王医生说他以前很鄙视一句“中西医结合”的话,这么多年下来,感觉仿佛有些道理;周法官说他在从业之初一直从内心看不起所谓“调解至上”,几年下来,发现对于有些问题,强势的依法判决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王医生说工作压力大,病人看病时对你是崇拜与尊敬,若是达不到预期效果,恶言相对都是轻的,拳脚相加也不是新闻,温岭杀医让人不寒而栗;周法官说工作窝火憋气家常便饭,案件处理之初大多能毕恭毕敬,等宣判执行的时候,败诉方往往横眉冷对,问候你祖宗十八代还算可爱,以死相逼的场面让你发现法官没有想象的那么威风。

王医生说有很多人说医生收红包,也经常有病人家属向其“表示”,但是他从来没有接受过,虽然救过很多人,但这才是他从业以来唯一值得骄傲的事情;周法官说你一定听过“大盖帽两头翘”的段子,但迄今为止他是干净的,当他守不住这个底线的时候,他就不干了,这个行业可以有恶劣的名声,但是不能因为是他的原因,他现在比在学校时候还要勤奋,因为怕某天离职后没有饭吃。

前些天,王医生给周法官打电话,法官问医生是不是遇到麻烦了,难得有机会能帮到他。医生说没事,就是问问大法官端午节回家不,想找老同学聊聊天。寒暄了很久,王医生最后还是按捺不住讲了一个故事给周法官:

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王医生碰上了连环追尾的车祸,很惨重,王医生停下车到了现场,拨了电话,然后检查伤者。救护车来的时候,王医生解释了自己的身份,对救护人员说,“那个人不用管了,那两个人抓紧时间抢救,那两个可以先不管。”

于是王医生惹了大麻烦。因为事故现场有人在用手机拍视频,王医生声音很大,每句话都被录了下来,于是那个他说不用管的人死了之后,家属认为是王医生造成的,不依不饶,后续的场景和电视里差不多。王医生所在医院表示压力很大,跟他“商量”能不能先把王医生情窦初开的行政职务往下调一调。于是王医生辛辛苦苦好几年,一下回到解放前。

周法官一时竟不知如何安慰王医生,只好苦笑着说,你运气太差了,一个医生,多救人少说话,要说也要说: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伤员哪!

王医生骂了周法官一句只有他俩能听懂的家乡俚语,然后说他想休假出来走走,问法官愿不愿意接待他。

周法官说,当然愿意,小笨鸡,农家菜,二两小烧,决不勾兑!

责任编辑:侯玉忠 刘晓峰    

 
 

 

关闭窗口